火箭軍某導彈旅官兵沒想到,此次對抗演練會如此殘酷而艱難。導調中心碩大電子屏上,戰(zhàn)場態(tài)勢一目了然。軍隊人大代表、火箭軍某基地導調考評處處長丁國林凝眉注目,觀察分析每一個細節(jié),不斷指揮“藍軍”分隊調整戰(zhàn)術伺機出擊。
2004年7月,丁國林以導調資質認證考核第一名的成績,走進戰(zhàn)略導彈部隊“信息化藍軍”分隊。這些年,丁國林針對導彈部隊超視距作戰(zhàn)、遠程精確打擊等特點,潛心探求未來戰(zhàn)場的“密碼”。
“他就是一塊只求過硬的‘礪劍石’!”一位領導如此評價丁國林。從一名普通導調員成長為“藍軍教頭”,他熟練掌握10多種導彈作戰(zhàn)運用技術,會操作3種以上型號導彈,組織參與了20余次重大演訓任務,帶出140多名優(yōu)秀導調員,幾乎與所有導彈旅團“交過手”,成為演兵場上官兵“又恨又愛”的“麻煩制造者”。
那年盛夏,某導彈旅跨區(qū)機動立足未穩(wěn),丁國林便啟動連鎖聯(lián)動導調響應機制,通過“等效實做”“課目聯(lián)動”等方式構設逼真戰(zhàn)場環(huán)境,以“活導活演、隨導隨演、快導快演”方式展開對抗。
丁國林說,“藍軍”存在的價值,在于想方設法讓部隊在實戰(zhàn)化對抗中增長克敵制勝的本領。
“‘磨刀石’越堅硬,‘倚天劍’才能越鋒利?!苯陙?,面對數(shù)十種導彈型號、近百條導調標準、上千個特情現(xiàn)象,丁國林逐個梳理、逐條審定、逐項總結,相繼編寫《導調工作手冊》《紅藍對抗訓練案例分析》等教材教案;編寫案例分析1100余個,研究梳理場地條件、導調考核、紅藍對抗3大類問題和21條可行性措施;設置調理課目3類700余個,其中隨機導調比例達到70%。
說起即將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,丁國林激動地說:“我要把基層官兵對部隊戰(zhàn)斗力建設的期盼和建議帶到會上去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