▲《夜北平1938》,邱振剛著,花城出版社2023年12月,48.00元
《夜北平1938》:只可能發(fā)生在北京的故事
■曹凌云
在我的印象里,作家邱振剛先生是一位走純文學創(chuàng)作路線的多面手作家,他寫散文、寫小說、寫評論,都有不同的溫度和高度。最近讀完他的新著《夜北平1938》,再次刷新我對他創(chuàng)作上的認知。作為一個諜戰(zhàn)故事,該作雖然與許多諜戰(zhàn)小說一樣,設(shè)置了“抗日戰(zhàn)爭時期”這個宏大的歷史背景,卻有一種新的視角、描述故事的向度,他把大量筆墨聚焦在北京城內(nèi)的一個普通家庭,塑造了一群各具特色的北京普通人的形象。當作者把這些人物的生活經(jīng)歷和理想追求組合起來細細描寫時,仿佛“吱呀”一聲,一扇布滿滄桑光影的歷史大門被輕輕地推了開來。
在苦難深重的歷史時期,即使普通人家的命運,也會被卷入歷史的殘酷漩渦中,他們或抗爭、搏斗、奉獻,或順從、沉淪、變節(jié),他們在經(jīng)歷個體命運變化的同時,某種意義上也在書寫一部分歷史。在《夜北平1938》的敘事框架中,有“七七盧溝橋事變,抗日戰(zhàn)爭全面爆發(fā)”,有“中國軍隊取得臺兒莊大捷”等,但作者沒有直接描寫戰(zhàn)爭場面,也沒有過多涉及相關(guān)的歷史人物,而是自然從容地敘寫北平(北京)的一個普通人家,在抗戰(zhàn)煙火籠罩下發(fā)生的故事??谷諔?zhàn)爭時期的北平珠市口一個百年老字號——天祥泰綢緞莊,東家世代經(jīng)商,家境殷實,卻有兩個離家出走的少年,哥哥穆興科為了改變個人命運離家出走,留學期間被日本特工徹底洗腦變成了代號“佩劍”的日方間諜,成了漢奸;同樣為了改變個人命運的弟弟穆立民,在出走的過程中向往革命,且一直初心不改,成長為英勇的地下黨員,回家后以學生身份作掩護,帶領(lǐng)地下工作人員獲取并破壞日軍軍火運輸計劃。個人的命運躲不開歷史的漩渦和時代的洪流,只是有的人成為中流砥柱、大義凜然,有的人隨波逐流、喪失信仰。小說通過各色普通人的無常命運和人生選擇,展現(xiàn)了時代的無情和人性的復(fù)雜,引發(fā)讀者對家國情懷和民族精神的深刻思考。
《夜北平1938》是一部表現(xiàn)北平普通人追求夢想、理想,從成長到蛻變的正能量小說。小說的中心人物穆立民,生長于北平的商業(yè)世家,按照傳統(tǒng),他應(yīng)該接過父輩手中的接力棒,繼續(xù)經(jīng)營商業(yè)并把自家的“老字號”發(fā)揚光大,過著安穩(wěn)富足的生活。然而,他宛若一葉扁舟,其命運沉浮于時代的巨浪中。但新式教育堅定了他的志向,現(xiàn)實處境更造就他成為一名有使命、有擔當,堅韌而英勇的革命戰(zhàn)士。他在北平讀中學時,深受思想進步的英語教師高銘志的影響,后來成為國立武漢大學的大學生,與一直堅持做地下黨工作的高銘志重逢。穆立民也決心像高老師一樣,為國家和人民做一些事情,他成為了一名紅色特工,順利完成了組織分派的幾次任務(wù)?!白詈笠淮危瑒t是派他去東北,打通和當?shù)氐牡叵曼h組織的聯(lián)系。”這一次,為了完成新的任務(wù),他回到北平老家,沒想到殊途同歸的哥哥穆興科卻為他設(shè)下一個個圈套,千方百計騙取他的信任,利用他破壞共產(chǎn)黨的地下組織。當他證實哥哥是個害死多位革命志士的日本特務(wù)時,他大義滅親,親手殺斃哥哥。
煙袋斜街世代做扇子的“扇兒陳”陳文蛟,皇城根兒胡同里靠吃百家飯長大的拉洋車的車夫文四方,都是北平城里的普通人,他們周旋于日偽敵特之間,建立地下交通線,隨時準備奉獻自己的生命。這些北平普通人的形象,是那個特殊時代里最富有魅力、理智與情感的中國人,煥發(fā)出經(jīng)受鍛造后成熟向上的蓬勃生機。還如和穆立民青梅竹馬、留學歸國的潘慕蘭,一個才貌雙全的年輕女子,卻受命運的指引意外卷入了一場危機四伏、你死我活的諜戰(zhàn)中,她善良純真,卻不畏一切、勇敢善戰(zhàn)。他們代表著那個時代中國人民的大多數(shù)。
小說中的幾個反面典型,如穆興科,離家后投入北伐軍,后倦于國內(nèi)軍閥混戰(zhàn),留學日本后被日本特工洗腦,他的世界觀扭曲了:“我們奉行日本的制度,兩個國家變成一個國家,中國人口、資源,再加上日本的政體,我們這個嶄新的國家,必然將是世界頭號強國!”于是,他成為了漢奸,認敵為友,出賣同胞,殘害革命者。比如日本人的傀儡、北平臨時政府治安委員會行動處處長路文霖,成了“一部只負責在處決令上簽字的機器人”。這些人物形象獨特生動、立體飽滿、栩栩如生。同時,小說中人物身份的反轉(zhuǎn)、人物關(guān)系的糾葛、意料之外的情節(jié),讓人物形象更加復(fù)雜多樣,在帶動小說整體氛圍驚心動魄、淋漓酣暢的同時,也為作品增添了豐富的層次感和十足的魅力。
北平是該小說創(chuàng)作的背景地。于是,我們就看到了熱鬧的珠市口、黑瓦的四合院、錯綜而窄小的胡同,看到了拉著洋車奔跑的車夫、挑著貨擔吆喝的小販、忙忙碌碌做著雜活兒的伙計,我們看到了燕京大學、六國飯店、未名湖、圓明園,以及煙袋斜街古舊的店攤,珠市口的老字號綢緞莊、飯莊等,這些老北京不可或缺的歷史遺韻、風土人情和地理坐標,加上張弛有度的京味兒的敘述,更能給讀者一種畫面感,使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。小說中故事情節(jié)的環(huán)環(huán)相扣和各色人物的相繼出場,也并非天馬行空、憑空虛構(gòu),而是作者契合那個風雨飄搖的1938年的北平,精心布局的“橋段”,是作者身處北京城生活的一種回望。邱振剛先生在寫作前一定是下足了功夫,進行大量的資料準備,并將自己對于這座城市的感悟和理解、期許和希望,都融入到了小說的故事之中與人物身上,讓我讀到了大量接北京地氣的描寫,讓我相信每一個故事、每一處細節(jié)的鮮活性和真實性。正如邱振剛在后記中所說,“在我的想象中,這將是一個只可能發(fā)生在北京的故事”。